Search


冬夜降臨,今天是冬至,各位親愛的朋友是否都吃了湯圓呢?在這個寒冷的夜裡,祈願所有好友都能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冬夜降臨,今天是冬至,各位親愛的朋友是否都吃了湯圓呢?在這個寒冷的夜裡,祈願所有好友都能與家人共聚。

今天不談政治,分享「冬至」的一些小知識:

1.冬至,台灣古稱「冬節」。傳統上冬至半月是喜慶氣氛濃重的節期,更是其中蘊含最豐富、最多不同節俗的節日,且最具繼承力。

2.冬至期間,民間首重祭祖,分為家中奉祀的祖先公媽,與各地宗親祖厝、宗廟所舉行的隆重莊嚴的三獻禮,稱為「祭祖祠」或「進祖」。禮成後則設宴款待,臺灣稱為「食祖」、金門稱為「食頭」、澎湖稱為「食冬」。

3.在台灣民間故事中,相傳冬節是臺灣牛的生日。古時人們會迎接牛仔回家慶祝。人們會在番薯內挖洞,填入冬節圓一齊飼牛,以犒勞臺灣牛一年農作的辛勞。或在牛的額、角、脊背、尾巴黏上湯圓,希望牠和主人一樣添福增壽。

另外,把冬節圓黏在果樹上,並把果樹劃破一點樹皮,澆沃上圓仔,亦在祈年豐收、碩果纍纍。有些村莊,還會在門環上插榕枝、竹葉,以祈求家戶運勢像榕樹一樣茂盛健壯,像竹子一樣節節高升,此外榕樹也有辟邪的作用。

4.做雞母狗仔。「雞母狗仔」是臺灣人為了祈求六畜興旺、五穀豐登,用生粿搓捏成牛、豬、雞、魚、狗、貓等造型的供品。待雞母狗仔形塑後,再染到「圓仔糟」(造湯圓的原料)施以顏色,蒸熟後用與其他牲醴供品一同用以祭祀,稱為「祭冬」。除了一般的牲畜外,雞母狗仔的造型亦包含鯉魚、金瓜、鳳凰、龍柱或水族等饒富趣味的吉祥物。

祭拜完後,小孩便會拿雞母狗仔來「相鬥」,若一方頭斷,便要將其身體一併送給對方。

5.台灣俗語云:「補冬補喙空 」,冬至為天地陰陽氣交與人體陰陽氣交的時機,作為燉煮「十全」、「八珍」或米粿等食品等食補是養生的好時機,而現代社會的燒酒雞、薑母鴨、羊肉爐亦受歡迎。

6.古時臺灣人有關土地、田地的租佃、買賣與抵押,都會先在八月十五期間預談或預繳款,而冬節時訂立契約正式履行。由於時序冬至時,農作物都已收成,兩方產權較清楚之故。因此不論買賣、續約、抵當、終止或新舊佃戶更換,皆會在冬節進行。

7.「冬節圓仔食落加一歲」是最常見的說法,所以今晚有吃湯圓的大家都長了一歲,希望孩子們都能長智慧啦!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如遇不公不義之事 貧困家庭需要急難救助 或法律服務諮詢 請與我聯繫 立法委員沈智慧暨市議員沈佑蓮聯合服務處 台中市北屯區松安街178號 電話:04-22473132
View all posts